
世界上第一把PDW的诞生
单兵自卫武器(Personal Defence Weapon,简称PDW)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86年,美国的本宁堡步兵学校在《美国轻武器总规划》中正式提出开发PDW的设想,目的是为载具驾驶员、工兵、飞行员、后勤保障人员等非一线战斗人员设计一种新的自卫武器,以取代手枪和传统冲锋枪。这些非一线的人员普遍没有很高的射击技术,因此他们的自卫武器一般都是发射9mm子弹的手枪或者冲锋枪,但9mm子弹已经无法有效应身着防弹衣的敌人。因此设想中的PDW是一种重量轻、易于携带、容易瞄准和操作、能有效击穿防弹衣的新型武器。

设想中的P90极其适合驾驶员
后勤等二线人员作为自卫火力使用
比利时的FN公司在1986年时便全力地开发符合PDW概念的产品,他们打算从根本上解决手枪子弹穿透力低的问题,直接从新子弹到到新的武器,研发一整套武器系统。FN于1986年就设计出了一款原理验证样枪,并同时开发配套的新型5.7x28mm弹药。

1986年时设计的FN PDW原理验证机
经过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P90最终于1992年正式定型投产,而P90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单兵自卫武器。
P90全枪长约50cm,采用了无托结构和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把,因此整枪结构十分紧凑,且造型非常科幻。P90采用模块式设计,在全枪的69个零件中有27件为塑料件,由于大量使用聚合物材料,P90在装满弹药时也只有3.1KG重。轻巧的重量结合紧凑的外形,非常适合在狭小的空间中使用,完美符合了PDW的定义。

P90能很简单地分解为四个部分
战地维护保养十分方便
P90的核心——5.7x28mm子弹
在P90的开发过程中,FN公司认为新弹药是PDW概念的关键所在,新弹药的开发也一直处于优先地位。最初的方案是改进9x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但9x19mm子弹的改进潜力太低,无法满足预定的设计,因此决定重新开发新的5.7x28mm子弹,这种新式子弹被命名为SS90。
为了增强子弹穿透力,FN公司利用了开发5.56x45mm SS109北约制式子弹的经验,使用了类似步枪子弹的小口径细长弹头和瓶形弹壳,在子弹总能量与9x19mm手枪弹相当的同时,初速却几乎快了一倍,而且后坐力也要比9x19mm子弹小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P90射速那么快的同时却又那么稳,还有着优秀穿甲性能的原因。

SS90系列从左到右:空包弹、近程弹
曳光弹、脱壳穿甲弹、全被甲普通弹
后来FN公司为推广5.7x28mm口径的子弹,在不改变弹壳的前提下缩短了子弹长度,开发出了更适合Five-seveN手枪装填和发射的新子弹。而这种缩短了长度的新弹药被命名为SS190,并以此衍生出更多型号,成为了Five-seveN和P90配套的子弹。
虽然弹头被略微缩短,SS190子弹还是有着良好的穿透性能,可以轻松击穿防弹衣。由于担心SS190的穿透力过大,美国政/府禁止FN公司向民用市场销售这种子弹,于是FN美国公司又专门推出了低穿透力的5.7x28mm民用弹SS196SR。

《暗区突围》中的SS190可以轻松击穿常见的四级防弹衣
穿透力不是一般的手枪子弹可以媲美的
而P90使用的弹匣就是这把枪的又一大特色。P90使用了大容量的50发半透明条形弹匣,平行安装于枪管上方。子弹是横着储存在弹匣内,使用弹簧和两颗假弹推动子弹进入供弹口,子弹在通过滑槽旋转90度之后进入枪机。这种供弹结构使得P90在弹匣大小适中的情况下能够装填多达50发的弹药,配合P90极高的射速,在近距离交火时优势巨大。


P90弹匣供弹原理图与弹匣实物照片
在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滑槽内正在“拐弯”的子弹
PDW“再就业”
由于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与新型弹药,P90的价格比起一般的冲锋枪要更贵,原本预期的“大客户”:美国军队的二线人员最终没有选择P90作为自卫武器。
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PDW的概念也逐渐式微,反倒是特种部队对这种短小轻便又火力强劲的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5.7x28mm弹药穿透力强,后坐力小,十分适合在近距离交战时对付穿戴防弹衣的敌人,因此P90被许多特种部队采购,并作为了CQB中使用的突击武器。特种警察执法单位也因为室内作战的需要而采购了不少P90作为执法单位的武器使用。

奥地利陆军特种部队猎人突击队装备的P90 STD
虽然由于价格等原因没能成为原先设想中完美的单兵自卫武器,但在《暗区突围》里,凭借P90优秀的子弹和超高的射速,反而成为了先锋们手中的近战利器。而且就算不进行改装也依然有着十分优秀的性能,甚至有了不小的性价比。
各位先锋最喜欢用P90打哪张地图呢?来评论区谈一谈你的看法!本期内容就先到这了,我们下期《暗区军武志》再见!